当前位置:首页-> 职业指导-> 文书写作
改进公文写作的几点思考
作者:马大鸿 来自:方法一改天地宽 点击: 时间:2009-4-2

      要想写出具有较高质量且能让领导满意的公文,必须注意写作的方法。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:
   
      一、领导意图既要领会,又要反馈。公文是组织和领导意图的载体,而组织意图往往也是通过领导意图来体现的,所以撰写公文必须首先弄清楚领导的意图。在接受撰写任务、领导交代意图之后,需要对领导的意图进行学习领会和补充完善。但是又不能局限于此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还需要向领导反馈这些情况,请领导予以确认。要看到,秘书人员虽然是领导的参谋助手,在领导身边工作,然而毕竟不是领导。对领导的意图领会得是不是准确完整、是不是深刻透彻,对领导意图的补充与深化是否得当妥帖、是否恰到好处,事实上仍然存在不少未知数。如果有条件向领导进行必要的反馈,得到领导的确认,写作起来就有了“主心骨”、“定盘星”,就真正有了“底气”,就容易做到与领导思维同频共振。在实际工作中,不要有怕打扰领导或怕领导嫌“啰唆”的心理,在时间相对比较宽松的时候,与秘书人员共同商讨、研究如何将公文写出新意、写出水平,也是领导同志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。
   
      二、意见征求既要“后置”,又要“前置”。公文起草完毕之后,往往要征求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,进行修改、补充和完 这是非常必要的,也是提高公文质量的有效手段。但是,仅仅在事后征求意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虽然有了现成的“靶子”,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提出自己的意见,但很多人的思维也有可能会被限制在对已有稿件的修修补补上,即便有什么好的想法,也未必愿意再提出来了。所以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除领会和反馈领导意图外,把征求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工作适当“前置”,对提高公文起草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大有裨益。
   
      三、素材收集既要临时,又要平时。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搜集好材料是写好公文的基础和前提。领受任务之后,根据文稿起草的要求搜集材料,这是公文写作流程的重要一环。但在搜集素材方面,也绝不能忽视把功夫下在平时。“平时不烧香,临来抱佛脚”,视野狭窄,时间仓促,就不能保证材料的数量和质量。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,才能临阵不慌,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。要做一个“有心人”。毋庸讳言,秘书人员平时工作比较多、比较忙,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素材收集工作。因此,必须结合其他工作一起来做。事实上,只要处处留心,就可以收集到大量鲜活、真实、有用的素材。搜集到了素材,还要做好梳理、消化工作,理出头绪,分门别类地登记、编好索引后保存。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、信手拈来,像探囊取物那样方便。平时注意搜集素材并注意融会贯通,拥有了充足的储备,再加上接受任务之后的努力,就可以满足写作的素材需求,圆满完成写作任务就有了很好的基础。

      四、时间安排既要“后紧”,又要“前紧”。 公文写作一般是有时间要求的,质量固然重要,效率也不可少,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合理安排时间。在掌握时间节奏方面,既要“后紧”又要“前紧”,“前松后紧”或“前紧后松”都要不得。开始时松松垮垮,到头来搞突击,难以保证写作的质量。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不得不占用时间,还有可能完不成任务。开始时非常努力,感觉写得差不多了就放松下来,也是不行的。总之,要写好公文,就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,一旦接受写作任务,就要全身心投入,前期抓紧时间进行充分的酝酿构思,后期进行充分的斟酌修改,一直保持紧张状态,善始善终,直到圆满完成写作任务。